找到相关内容2155篇,用时2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中的《五台山图》研究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不仅是一位万行圆修、利他、宅心法界、协助释尊弘扬大乘佛法的菩萨,而且还是早已成佛的“诸佛之师”。后秦鸠摩罗什译的《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  (佛对迦叶)说:过去久远...。这还因为,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东西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交汇的重镇。史载,宋乾德二年(964),洛阳天寿院高僧继业等300余人,奉太祖之命阶州出塞,经瓜、沙等州,去天竺求取舍及贝多叶经,就曾经过...

    肖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0765491.html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导读

    更能增加念佛的价值。悟后起修,精进念佛,一直生到西方不退转地。  3、以利他愿完成  凡夫度生,往往度不了众生,反被众生转了去!因为凡夫多是重感情的,众生顺从者,特加怜爱;违逆者,则生嗔心。爱与嗔... 大势至菩萨自述从发心、修行、证果以至利他的经过,至此已和盘托出了!我们要照他老人家的样子学,发心,念佛,生西,证果;再来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大士运大悲心,乘...

    慧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01865570.html
  • 龙树的净土思想

    佛道修行者的姿态。即世间有四种人,一者,二者利他,三者共,四者不共,但其中只有第三种,利益自己与他人者是大乘菩萨的理想形像。   真菩萨与《十住论》造论的意趣 以上是对归敬伪的总释;以下是别...智慧)四种功德,利他圆满成就。所以,龙树造《十住毗婆沙论》即是菩萨道的一环。  四、(释愿品)的浮土思想  “净佛土愿” 《十住毗婆沙论》进入本论,在(入初地品)说得初地——对喜地的因缘,在(地...

    袁淑真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2765648.html
  • 论禅宗无相戒的源流

      地。是故法如如、如如智,摄一切佛法。   《金光明经》的三身是化身、应身、法身。法身是理智不二,诸佛完成利他事业,“法如如”即是利业,“如如智&...“不立文字,顿悟成佛”出发,以自性悟来统摄一切传统的修持方式与修持内容,并以中道不二为指导.而对读经、坐禅、出家、戒行等传统佛教繁琐而艰苦的修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性的意见,...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2665746.html
  • 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

    这便为佛教实践的人间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真禅法师对佛教实践的论述有多种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式。比较明显的是他把人间佛教的实践概括为“”和“利他&rdquo...法师还将“”与“利他”与菩萨道结合起来,他在《怎样学佛》一文中说:“所谓菩萨道,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菩萨怎样存心,怎样从事,怎样待人,怎样...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3165751.html
  • 圆满的成佛之境

    我们的个案研究表明,行者实践"一心三观",便能达到"既寂而照"的利他的自由之境。法身象征着"寂"的状态,而身外化身之意生身则是"...菩萨积极人世,以此假有观来完成度度他的重任。故在智顗看来,菩萨之"出假化物"迥异于无明众生之沉溺于假有,因为他们既不明了现象世界之空幻,也不清楚假有之价值,只是在生死轮回中沉沦...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0865841.html
  • 部派时代的佛陀观

    望其项背的。同时我们还要知道:佛在本生谈中,曾为诸弟子们,叙述自己在过去生中,所作种种利他的事业,因而佛的本来面目,乃从其中全盘托出,使得体认到佛陀本来面目的声闻行者,不能不承认佛在自己之上,自己无论...智慧,所以能够透彻的体悟人生的真理。   以慈悲说,声闻乘中的圣者,当然不能说全无慈悲,但与佛的慈悲柏比,真又不知相差多远,因为声闻行者重在了,对于苦恼众生不大关心。可是悲心彻骨髓的佛陀,为悲心之...

    演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0165945.html
  • 演培法师:人间佛陀(4)

    不能融洽无间,怎能发挥利他的功用?又怎能完成正法久住的崇高理想?扩展佛陀的慈命,延续佛陀的慧命,皆有赖于健全的僧团,这叫佛陀怎不重视僧团的和乐清净?   和乐清净的僧团,要得合法的实现,不是没有...青年,都足耶舍的善友,他们经常的往来,受到耶舍的感染,都发心从佛出家,并且成阿罗汉果,所以世间就有了五十六位证悟真理的阿罗汉。可见佛展开宣扬正法的觉化运动,没有经过好久的时间,闻风而来归依和出家的,...

    演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1365957.html
  • 演培法师:人间佛陀(5)

    ,不管是天上的人间的,都巳受了我的度化而得解脱,其尚未得度的亦皆已经作了得度因缘,所谓利他的任务皆已完成,假定我再继续的在这世间安住下去,对这人世间亦没有什么大的利益,况且在这世间下论住多久,甚至...反叛提婆的自立相提并论,实因他们当时,确是一个要做新佛,一个要做新王,而要做新王的阿阇世杀父,亦的确是由提婆的诱引,提婆亦实行暂时达到做新宗教领袖的目的。   提婆的行动背叛长年师事的佛陀,创佛所...

    演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1465958.html
  • 佛教医学的特色

    普渡众生、利他为宗旨,但其具体的禅定操作方法与原有的大小乘禅定在外观形式上多有不同,别具特色,花样繁多,在佛学发展到晚期才出现,并自成体系,故别立一门。三乘禅法中,以密乘禅法为最多。按其出现顺序、...所谓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福乐追,如影随形;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追,车砾于辙 。心识这一人生的主宰,同样也是世界的主宰。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厌舍品》云:“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4766031.html